推进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5-07-30 09:52:5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围绕边疆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战略方向和实现路径。聚焦新要求新发展,我们要在“五个坚持”上抓好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坚持系统观念推进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边疆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以系统观念为统筹,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发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激活边疆发展动能。要以“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和“兴边富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践行“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建立涵盖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新时代发展的全过程参与、全周期治理、全要素联动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巩固民族团结生命线。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首要的是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战略任务,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切实构建起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治理环境,走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道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同时,要传承和保护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团结各族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各族群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积极作用,共享国家发展成果。

  坚持构筑边疆生态安全屏障。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各民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边疆。要着力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保障,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持续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融入社会治理,提升生态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全力守护边疆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要将边疆资源禀赋开发利用与国际资源合作治理相统一,维护国家和国际生态安全。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赋能社会综合治理。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紧扣边疆社会治理“人”的核心因素,把教育作为提升治理科技能力、塑造基层治理人才、培育文明风尚的关键力量,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根基。要将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必修内容,培养青少年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推动职业院校开设“基层治理”专业,定向培养社区管理、纠纷调解等复合型人才;依托开放大学较为完善的办学体系广泛举办社区教育,开展邻里关系、家庭教育等主题培训,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同时,要紧跟数字化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创新治理技术、治理场景和治理模式,强化多元主体的数字化协同合作,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群众自治之间的精准决策、实时响应和良性互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构建边疆社会治理良好外部条件。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边疆区位优势,处理好开放、发展、稳定与安全的关系,以促进与周边国家形成开放包容、互信协作、文化互鉴、维护安全、共同发展的理念共识为重要任务,服务拓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科技、人才、医疗、文化等交流合作,统筹助推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及“一带一路”倡议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促使社会治理成为构建紧密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合作内容,让中国的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为边疆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作者于干千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云南省委会主委、云南开放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