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颠覆性技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2025-07-15 09:27:39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14期 张雨东我有话说
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颠覆性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争。谁首先掌握颠覆性技术,谁就能改变游戏规则,取得跨代优势,甚至改写大国竞争格局。

  颠覆性技术不是对已有技术的修修补补,而是一种跨越认知边界、突破根技术、创新技术组合,重构既有技术体系的创新方式。它的特点是高风险、初期难识别,但是一旦成功,能出现新的维度、催生新的赛道。近二十年间,以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智能手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如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突破了地域、组织和技术的界限,释放出强大的跨界创新潜能,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改变了传统燃油车发动机长期被“卡脖子”的局面,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5%,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不仅主导国内市场,更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占据65%的份额。

  颠覆性技术从何而来?如果把它比作农业,那就需要种子、土壤、阳光、水分。种子就是要有一批具备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人,土壤就是要有适宜发展的政策环境,阳光就是要有鼓励创新的文化,水分就是要有配套的科技金融,包括耐心资本和科技风投。

  今年初DeepSeek火爆出圈后,美西方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封锁围堵进一步加剧,颠覆性技术将愈发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前必须抓住契机,找准规律,加快推进颠覆性技术的产生。建议:

  一是尽快出台颠覆性技术的支持政策。我国近年来举国体制取得重大成就,在当前形势下为国家争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在风险投资上明显偏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美元资本的加速退出,现有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国资,国资往往“严控投资展期”和“到期即退”,逼着企业强制回购,无法支持企业跨越创新周期。建议进一步营造稳定有预期的政策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加快进入风投领域,充分发挥民间风投资金对早期颠覆性技术的敏锐识别能力。

  二是教育领域大力鼓励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但我国教育体系强调服从性教育,学生倾向于按照既定的立场和观点来看待问题,缺乏深入分析和批判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强调通过实证来发展知识,而我们的学生更注重记忆和背诵书本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实证分析。教育体系要着力推广普及科学思维,扭转常识理性普遍观念,构建贯穿从小学到大学的科学思维教育体系。理工科要着力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用科学严谨的方式去验证或反驳权威理论,从而培养理工科学生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