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为抓手更好推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完善创新

2025-07-15 09:45:46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14期 王世杰我有话说
0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考察贵州时强调,要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为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建议将兴业、强县、富民作为一个系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精神和部署整体谋划推进。

  兴业:持续培育城乡融合的驱动力

  一是抓好“十五五”规划契机,加强城乡产业规划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产业辐射作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城乡产业互补性,做好不同县域经济谋划差异性,为今后五年错位协同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以产业链条培育为重点,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一县一业”持续推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上、中、下游连通的完整产业链。三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园区与周边农村的联系,促进乡村地区与园区产业协同发展。

  强县:持续夯实城乡融合的支撑点

  一是建立健全城乡要素流动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提振消费”政策更多向县城倾斜,刺激资金向乡村流动。二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富民:持续做好城乡融合的落脚点

  一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富民基础。鼓励企业家深入乡村地区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进,通过生产产品供给、生态环境赋能、生态文化赋值等多种方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抓好电商发展机遇,培育农户增收新动能。加大农村网络覆盖和冷链物流投入,降低物流成本;开展电商技能培训,培养“新农人”;建设示范区,以成功案例带动农民参与。推动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经营,建立全流程标准体系;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增强市场辨识度;完善质量监管与售后服务机制;结合溯源系统提升售后效率。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降低农村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建立普惠性的农村基础养老金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设计差异化缴费档次,确保“应保尽保”。提高政府投入比例,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待遇调整机制;调整养老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探索以土地承包权置换养老保险的机制,增强土地保障功能。四是提质文化消费,助力乡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双提高。构建城乡文化要素流动网络,打通城乡文化产品流通渠道;建立东西部文化协作机制,开发文旅融合项目;培育基层文化消费生态,激活县域文化消费市场。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贵州省委主委)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