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2025-04-30 13:40:15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9期 吴锋刚我有话说
0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一论断体现了对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洞察,既具有短期内稳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又具有长期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意义。中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首,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强调经济调控应当在需求侧与供给侧协同发力,相机抉择使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动态平衡,更体现了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国际经济循环的预判以及前瞻性的政策安排和工具储备,有力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

  聚焦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过去较长时期内,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偏于生产端和提升供给质量,而在消费端和扩张需求总量的发力相对谨慎,这种政策取向在一般情况下是符合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以及投资带动收入(消费)的“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的。但在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结构中比例趋于降低。这种分配结构的变化趋势逐渐积累并综合体现到消费上,叠加新冠疫情的长尾效应和外部冲击的风险阻碍,使得消费越来越成为价值在国民经济循环中流转并增殖的“堰塞湖”,市场无形之手依照“萨伊定律”自动调节和政府有形之手根据“凯恩斯投资乘数理论”主动调节的有效性均大打折扣,单纯依赖生产端发力对消费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甚至可能加剧经济循环的阻塞。

  从长期看,应当从改善分配结构入手,充分利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形成的增量效应,渐进、平稳地推动总需求改善、经济回归均衡和循环恢复畅通,而短期政策的关键则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直接作用于消费、触及最终消费者以缓解瓶颈制约。“两新”等系列政策实施以来,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商品销售保持高速增长,相关经营主体在有感有得的同时也偶有担忧政策和市场的持续性;而未纳入“两新”政策的其他如食品、服装、家居用品等大宗消费品,特别是伴随着恩格尔系数重返30%以下的“富足”区间不断释放的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家政、母婴育幼养老等服务消费,以及以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为代表的升级类消费等,市场相关经营主体期盼“阳光普照”。可见,消费市场受政策影响呈现冷热不均现象,局部的改善不足以解决总量问题甚至可能造成新的市场扭曲,必须以总量政策为主、扩大政策覆盖面以改善总需求,同时避免结构性政策对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削弱。

  一方面要以总量政策为主,大力提振消费。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旨在通过挖掘消费潜力、激发消费活力、优化消费环境、强化政策保障等来促进消费,同时促进智能产品、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绿色转型和智能升级。据统计,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国内消费市场总体保持良好恢复态势,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也应看到,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亟待增强。这也说明去年“两新”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更多聚焦于消费质量的提升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但对总需求而言主要体现为消费时点前置的临时性效果,后续总需求可能回归,但难以实现市场的持续扩容和对内循环的强力支持。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着力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并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这对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在国内凝聚起以我为主、从容应对美国政府加征关税的强大战略定力和共识合力,又在国际上展现了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反对欺凌霸凌的坚定意志和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正道之光。建议更大幅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则可考虑发行通用型“消费折扣券”,减少用券限制,扩大补贴覆盖产品类别和使用范围,确保用券购买与非券购买的平等权益,并提高补贴申领的便利度和及时性。建议开展“公民基本收入制度”的重大预研究,无论是作为应对普遍性严重突发事件的一次性有条件对冲举措,还是作为建构人工智能伦理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渐进性无条件福利政策,都可以成为整合现行多元社会保障政策,推动社会契约稳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政策框架而纳入备用工具箱。

  另一方面要通过结构性政策提高投资效益,坚决清理无效低效投资。毫无疑问,有效益的投资对于提高就业和收入、提振消费和信心起着积极作用。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有为政府”的理解和对新时代经济规律的认知,增强对创新驱动和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财源的意识与能力。要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在保持“促升级”“补短板”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力度不减的同时,要坚决清理无效低效投资,把节约下来的有限财政资金更广泛地运用到消费领域、直达消费者,形成在财政承受能力之内更好兼顾消费和投资的政策合力。建议在加力支持“两重”项目时,加大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资助力度,着力缓解高技能人才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推动投资尽快产生效益,同时加强消费基础设施、物流设施以及新消费模式、新消费场景等领域的投资,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