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形成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机制

2025-04-30 13:42:27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9期 王一鸣我有话说
0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今年十大重点任务之首,体现了扩大内需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作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扩大内需对稳定经济基本盘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要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扩大内需,推动形成投资和消费的良性互动机制,稳定国内经济基本盘,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一、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党中央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后,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全年实现5%的增长目标。同时,仍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国内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仍然突出,美国滥施关税短期内不可避免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如果今年出口大幅下降,形成的缺口就要由消费和投资的回升来弥补,扩大内需尤为重要和紧迫。

  从更长的时间跨度看,我国经济自2012年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不仅供给侧表现为增速换挡和潜在增长水平下降,而且需求侧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进程加快,同样在发生变化。2020年世纪疫情对需求侧造成更大冲击,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的扩张速度都明显放缓,需求不足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条件。

  国内需求不足也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的原因。比如,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带来需求收缩效应。2021年房地产市场峰值时,商品房销售额高达18.2万亿元,2024年销售额仅为9.68万亿元,形成近8.6万亿元的总需求收缩。虽然近年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设备等增势强劲,但短期内仍难以抵补房地产调整形成的需求缺口。再如,房地产价格下降带来的资产减损对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形成收缩效应,居民消费更趋谨慎,对消费需求造成较大影响。

  总之,有效应对滥施关税和国内供需形势的新变化,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

  二、扩大内需要更加注重补上消费短板

  消费是最终需求,扩大国内需求要在提振消费上更加积极有为,政策重心由扩大投资转向提振消费,核心是扩大居民消费。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2004年之前,我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GDP)大体维持在40%以上,2010年下降到34.6%的低点,此后大体稳定在35%—40%的区间,2023年居民消费率为39.2%,与发达国家水平仍有明显差距。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我国居民消费率与国际水平的“结构性偏差”,需要政策发力和改革加力相结合。

  政策发力有效提振消费。消费是最终需求,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在提振消费上更加有为,更多依靠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通过提高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提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

  改革加力释放消费潜力。加快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研究表明,如果农业转移人口按照城市居民消费方式消费,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人均消费支出将增长30%左右,这将释放农业转移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要对常住地政府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的支出适当予以补助,鼓励常住地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加快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的改革举措,调动地方政府推动扩大消费的积极性,改变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消费”的行为模式。

  三、促进形成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机制

  消费和投资是国内需求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再生产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增加有效投资,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从业人员收入和消费能力,进而促进消费较快增长。当前,在居民消费偏弱和社会投资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促进形成投资和消费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一,更加注重“投资于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注重生产性投资转向更加注重民生建设,加强学前教育、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家政服务等领域补短板投资,推动更多资源资金“投资于人”,促进人力资本提高与扩大消费有机结合,相互联动。

  第二,更加注重消费升级领域投资。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投资,鼓励“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开辟更多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释放新型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潜能。

  第三,更加注重通过投资释放消费潜能。加强一、二线城市保障房建设,加强城市路网和地下管廊建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道路水平,增加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把城市居民潜在的“住”“行”消费和农业转移人口潜在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出来。

  第四,深化改革促进投资和消费联动。我国商品消费相对饱和,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对高品质服务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突出问题是部分领域市场准入受到限制,价格管制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如非义务教育收费、医疗服务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和城市公用事业收费等长期不变。通过理顺价格,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放大政府投资效应,同时实行工资和价格联动,给低收入者补贴,确保提高的工资和补贴能够覆盖价格上升,促进整个经济循环起来。通过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多样性差异化服务消费需求。

  总之,通过扩大民生建设、消费升级等领域投资,通过增加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能,以及深化改革促进投资和消费联动,形成投资与创造就业、提高人力资本和扩大消费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更有利于中长期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