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促进新型能源体系高质量发展

2024-07-09 15:22:45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13期 赖 明我有话说
0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在规划协同、新能源消纳等方面仍存在与新型能源体系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体系“卡点”“堵点”,亟待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新型能源体系高质量发展。

  为此,建议:

  一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级各类能源规划,理顺能源规划与环保、交通、国土空间等其他规划以及市场化改革和能源监管的关系,推动能源发展区划与行政区划解耦,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能源安全与发展协调机制;打破孤立的能源分系统规划方式,破除各能源类型之间条块分割、相互独立的体制壁垒,统筹推进能源战略规划;强化可再生能源源网荷储规划协同,围绕产业布局合理配建电力基础设施,推动能源与数字基础设施规划融合发展。

  二是完善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机制。优化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调机制,合理补偿调节成本,鼓励传统能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切实发挥新能源消纳保障机制作用,提升各省区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优化新能源偏差考核机制,给予新能源发电企业稳定的收入预期,加速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协同保障能源安全的政策机制。坚持生产侧与消费侧同步发力,完善促进新能源消费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深化输配电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打通关键政策堵点,保障各项消纳措施落地见效;完善能源监督管理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促进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四是加快能源市场体系建设。落实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有关工作部署,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提高能源市场配置效率;完善发电容量成本回收机制,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统筹推进用能权、碳排放权、绿证、绿电等市场交易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绿证(绿电)抵扣碳排放量的方法和标准体系,畅通不同市场间的价格信号传导。

  五是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政府对能源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关键基础材料、设备等技术升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能源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鼓励能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探索建立支撑新型能源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和产业规范制定,提升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