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024-05-06 13:02:18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第9期 民进中央我有话说
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从现实来看,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还缺少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涉及宣传、环保、教育等多部门和城乡所有基层单位,任务设计及评价考核各有侧重,具体实施单位难以科学合理选择教育内容并将内容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实践,落实落地存在难度;生态文明教育普遍缺乏有效性,在倡导建立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养人们推动绿色发展、持续发展、低碳发展而采取有效行动所需要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建议采取积极行动,以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加速认知转变,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一要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机制。以生态文明的整体观为指导,出台国家层面整体性、综合性、指导性的政策文件,明确生态环保、教育、宣传等生态文明教育主体的职责范围,确定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指导和帮助包括城乡社区在内的各类社会主体开展好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系统谋划“全国生态日”活动。

  二要发挥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青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任务。应坚持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国家课程体系、大中小学生活实践和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育人方式变革紧密结合,将生态文明知识、规范转化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健全生态文明教育监测评价机制,将加强绿色学校建设情况、生态文明教育情况、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等纳入各地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三要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资源支持力度。面向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就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丰富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要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教材、读物;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载体,践行低碳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感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培育生态文明素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为更深层次的生态文明学习和公民相关能力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编制全民绿色低碳生活手册,推出一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典型案例;为公众参与低碳生活提供数字信息平台,开发绿色低碳生活监测、评价、激励数字化工具;构建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运转顺畅、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宣教格局,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科学素养。

  中国已经成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也必将在“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家园”之路上,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时尚浪潮,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