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进:交通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王先进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了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保障民生的重要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所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的生动注脚。
一、回顾历史,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交通大国奋斗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中国交通人自力更生、勇当先锋。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开创了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建造公路的历史奇迹;武汉长江大桥成就了“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新疆独库公路的开通创造了我国筑路史上的奇迹。到1978年,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5.2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9万公里,全国主要港口泊位数达到735个,民航国际航线达到12条,国内航线也增加到150条,全国交通大动脉逐步打通。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服务步入快速发展期。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交通投融资模式,加快推动铁路、公路、港口、内河航道和民航机场建设。我国交通瓶颈制约得到总体缓解,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初步形成干支衔接的水运网,民用机场体系基本成型,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总体实现,交通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交通事业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港、中国快递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截至2021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高速铁路达到4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52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6.9万公里,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659个,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了95%。
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高铁旅客发送量达23.6亿人次,民航航班正常率连续3年超过80%,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148万公里,公交专用道超过1.6万公里。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货物流通更加经济高效。
交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展质量持续改善。一批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大国重器亮相舞台,北斗系统、无人机、智能船舶、智能网联汽车、无人仓加快应用,共享单车、网约车、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交通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服务“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交通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明显提高。
三、展望未来,党团结带领人民正昂首迈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国的“强”体现在“自身强”“强国家”两方面,“自身强”就是整个交通系统能实现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四个一流”,基本特征是做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强国家”就是做到能够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能够引领世界交通发展和人类交通文明进步。
我们分两个阶段推进:阶段一,到2035年,基本实现交通强国。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基本实现“货畅其流,人享其行”,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阶段二,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一是实现基础设施布局完善、立体互联;二是实现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三是实现运输服务便捷舒适、经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