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明与生态保护

2022-08-16 19:33:51 来源:中国政协传媒网 我有话说
0

  王光谦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同时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源泉,而黄河是黄河文化的根脉,做好黄河生态保护,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确保黄河安澜,才能为黄河文明延续与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悠久的治黄史是黄河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就了黄河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黄河治河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的考察中,就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思路,推进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使得黄河成为了“幸福河”。

  生态保护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生态环境逐步向好。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党中央领导下,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稳步开展,经过坚持不懈的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20年底,黄河流域累计修建梯田6.08万平方千米、营造水土保持林12.63万平方千米、种草2.34万平方千米,总植被面积达54.95万平方千米,植被结构不断改善优化,较于1990年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0.23万平方千米,减幅达43.51%,流域生态逐步恢复。

  黄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加大污水处理力度等措施,对黄河进行全流域的生态环境体检,成效显著。据统计,2019年黄河流域污染水体比例下降到27%,较1998年减幅43.7%;2018年污染水体河长6037千米,较2011年(9907千米)减少近一半。

  黄河流域生态工程建设发挥巨大作用,入黄沙量锐减。黄河水沙主要来自于中上游地区,潼关站控制了近100%泥沙量,1919-1959年潼关水文站实测年平均输沙量为15.92亿吨。随着生态建设工程、水保工程的大力开展,2000-2019年输沙量仅有2.45亿吨,减幅84.6%。近年来,充分利用入黄沙量减少的有利时机,发挥重要枢纽调水调沙的功能,使得河槽平均刷深2米,在近几年的大水年平安度汛,确保岁岁安澜,为我们进一步治理黄河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协调生态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统筹面向乡村振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初步解决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制定面向乡村振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发展与治理规划,发展低碳节水农牧业,增加农作物和牧草碳汇,实现农牧业减排增汇,发挥其在生态系统与农牧固碳增汇、荒漠土地生态治理中的龙头作用,是国土整治“28字方略”在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发展与升级,将充分发挥生态保护在经济建设中的“倍增器”作用。

  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黄河流域是我国的“能源流域”,贡献了全国80%的原煤、33%的石油、35%的天然气和32%的发电量,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支柱。黄河流域丰富的水能、风能、光能形成了生态低碳能源体系,加快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全流域保证出力及可调控性,配置以梯级储能、抽水蓄能为代表的储能调节能力,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电力系统,实现多能互补、联合运行,建设水、风、光协同发展的低碳清洁能源体系,将每年减少碳排放3.27亿吨,相当于节约1.31亿吨标煤。

  开展黄河下游悬河绿色治理。依靠骨干工程,补齐短板,完善流域水沙综合调控体系,加强下游滩区与悬河协同治理,制定滩槽合理水沙负荷分配方案,宜居则居、宜农则农、宜水则水,确定洪水行泄空间。抓住流域沙量减少、滩区产业升级的窗口期,逐步恢复部分滩地的自然功能,开展以降低悬河为目标的流域“调水调沙”和工程技术创新,确保大堤安全,实现滩区生态良好、民生发展。

  在漫长黄河文明史中,发展与保护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是黄河文明形成、发展的主线。在新时代,全面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为古老的黄河文明注入新的内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保障。为此,我们水利工作者也将更加努力,为灿烂的黄河治河文化增添当代人的贡献。协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