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凝共识 委员责任重

2022-07-14 10:56:01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我有话说
0

  马志伟

  我从青海省政协委员到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在政协的平台上履职37年。与政协的情缘始于我的祖父、抗日将领马占山。1950年,毛泽东主席邀请马占山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我父亲曾担任北京市政协常委,现在侄女也是全国政协委员。四代人的政协情缘注定了我和政协文史工作的不解之缘。

  谈及政协文史工作,我始终有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是政协文史工作的同志们最早收集江桥抗战的“三亲”史料,并刊登在全国政协1960年《文史资料选辑》中,为世人了解马占山提供了完整生动的资料,开启了我探寻祖辈抗战历史的历程。由此,我向全国政协提交将抗战史由8年改为14年的提案,与抗联战士陈雷及夫人李敏一起呼吁将东北6年抗战写入抗战史,并纳入历史教科书,建议得到了采纳。这件事触动我的是,以文史资政我们可以做很多工作。

  众所周知,在东北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担当精神站在抗击侵略者的最前沿,东北人民始终以高涨的爱国热枕和最惨烈的牺牲抗击日寇,但由于东北抗战的分散性、艰难性和久远性,6年抗战史料缺乏系统整理,很多可歌可泣的爱国壮举不被人们广泛认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的要求,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开展对14年抗战及东北抗战史料的抢救性收集整理,着手编撰东北抗战史料专辑,我组织青海省政协、黑龙江省社科院编撰了18册《东北抗日义勇军丛书》,在这一工作中,我们不断被抗战故事和提供史料的人所感动,深深体会到,存史本身就是团结育人的过程。

  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征集“三亲”史料,我写的《祖孙四代人的政协情结》收录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纪事》中。特别难忘的是,在民革中央和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推荐下,我在“委员讲堂”作了《四代政协人,传承爱国情》的讲座,以“亲历、亲见、亲闻”的故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讲座后,汪洋主席作了重要讲话并给予我充分肯定和鼓励。之后,在青海省政协的支持下,我在各地讲了23场,反响很好。有幸在“委员讲堂”这个创新性平台上讲述,成为了我最难忘的记忆,成为我要讲给大家听的政协故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想到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崇高的理想感召了众多的爱国人士、民主人士,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些都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我将心得体会向汪洋主席作了汇报,得到了汪洋主席和李斌副主席的批示。受到鼓励的我,撰写了《马占山与共产党的交往》“三亲”史料,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了《感召的力量——共产党人与马占山》,并在中国社科院“文澜讲坛”讲述马占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和帮助下,从一个旧军人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者和同路人,并努力为新中国的建立尽心出力的历程,用鲜活的事例讲述了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亲历政协文史工作,我深刻认识到,政协文史工作是统一战线中合作共事和发扬民主的不可或缺的有效形式,是人民政协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的重要渠道,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与政协文史工作,我深切体会到,文史工作是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式。在人民政协的平台上,每一位政协委员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实历程的亲历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参与者,都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时记录下来。政协委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委员责任担当的重要要求,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工作转化为履职实践。

  在此建议:在委员讲堂、委员读书等一系列创新平台的基础上,适时开设“文史讲坛”,将“三亲”史料通过讲座和数字化等形式,为亲历者与讲述者搭建平台,让文史工作这一双向发力的载体发挥更大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三亲”史料的魅力,我想这就是周恩来同志开创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意义所在!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民革青海省委会原主委)

[责任编辑:丛芳瑶]